太平天國[清末農民起義政權]

太平天國[清末農民起義政權]

太平天國,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之“拜上帝會”。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特例,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中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在清朝初年剃髮易服之後,太平軍因拒絕此俗,亦被稱作長毛、發賊。

基本信息

名稱

天國自稱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書寫筆劃不同,“囯”字裡面是一個“王”,是指一個國家裡有王在內;另外“天”字中的橫劃是上長下短。
因清朝推行剃髮易服,太平天囯則均不剃髮、不結辮,披頭散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清廷蔑稱其為“長毛體賊”、“毛賊”、“發賊”、“發逆”等等。又因天國領袖洪秀全為廣東花縣人,廣東簡稱粵,故清廷當局亦蔑稱其為“粵賊”、“粵匪”、“粵逆”、“粵寇”等,而太平軍則蔑稱清廷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出《禁止誣衊太平天囯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囯”、“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背景

鴉片戰爭時期鴉片戰爭時期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湧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併更為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使農民不堪重負。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中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鬥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衝擊,社會動盪更為激烈。

經過

興起原因

太平天國太平天國
1、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3、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本來就地瘠民窮再加上水、旱、蟲等天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4、鴉片的輸入,導致滿清白銀大量外流,勞動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艱難,於是發生了19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捻軍,陝西回民叛亂。

拜上帝會

洪秀全《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先後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

金田起義

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曾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可惜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是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貴縣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在廣西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受羅孝全的中國助手欺騙,令羅孝全推遲了為其洗禮的計畫,離開廣州,前往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
1848年初,馮雲山被紫荊山蒙沖鄉石人村地方士紳王作新以“聚眾謀反”罪名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係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王烈,而得到釋放。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後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鬥,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初以“太平”為號,後建國號“太平天國”,並實行公有財產制。
1849年,拜上帝會眾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衝突日趨尖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醞釀和發動的。

永安建制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太平天國-永安建制
1851年秋,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在南王馮雲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推行自創的曆法——“太平天曆”。

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制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發布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宗旨,號召廣大民眾紛紛回響。湘江上的縴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

定都天京

天命詔旨書天命詔旨書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振。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3月19日,太平軍占領南京,洪秀全進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權。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1853年4月27日,英國戰艦HMSHermes到達江寧,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鹹爵士與北王韋昌輝及翼王石達開會面,密迪樂(ThomasTaylorMeadows)為翻譯。英國對太平天國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及清朝中立的態度。年底,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訪問天京。

出師北伐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
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

西征

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幹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的農民烏托邦,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制度;對外關係上,堅持獨立自主。

破江南江北大營

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向防禦。清軍乘機反撲,攻占了長江中下游許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洪秀全為了挽救頹勢,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會集各路將領,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路大軍協同作戰,一舉攻破浦口殲敵萬餘,再次擊潰江北大營。11月,在安徽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6000餘人,迫使清軍從安慶撤圍,穩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勢。

天京事變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便另有圖謀。楊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剷除東王。

2日凌晨偷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後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盡殺翼王府中家屬。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洪秀全礙於眾議,被迫詔準。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儘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兵鋒直指湖北。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石達開遠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準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
1858年,清軍乘太平天國內訌之後,重建江北、江南大營。4月,洪仁玕捻轉到達天京,被封為乾王。
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權歸於一”,反對“結黨聯盟”;廣開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興辦工礦交通和金融事業;準許私人投資,僱傭勞動;獎勵民間製造器皿技藝,準其專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來,興辦學館,建立醫院,設立社會福利機構。《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傾向。
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陳玉成部搗毀江南大營,並開闢了蘇南根據地。1861年9月,安慶失陷。次年5月,陳玉成敗走壽州,被俘就義。太平天國西線陷入無法挽救的危境。

東征與清軍反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堅決地同侵略者進行英勇鬥爭,先後重創“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並將華爾打死,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安慶失陷之後,太平軍在江蘇、浙江的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圍小塊地區,這時,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形勢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另闢根據地的主張,被洪秀全拒絕。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幼天王和洪仁玕江西被俘,英勇就義。李秀成在天京突圍時被俘,被曾國藩殺死。太平軍餘部轉戰大江南北,一直奮戰到1868年。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於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報》)
中國歷史上這場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後奮戰14年,縱橫18省,威震全中國,最終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天京陷落與敗亡

天京陷落天京陷落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盡失,並苦缺糧食,忠王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準。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飢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
李秀成、洪仁玕護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讓好馬給幼主,混亂中與幼主失散,於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李秀成自述》),於8月7日被曾國藩處死。
1864年7月29日,突圍至廣德的幼天王洪天貴福被湖州太平軍守將黃文金迎入,臨時駐蹕。8月28日黃文金、洪仁玕主動棄城突圍。9月5日護送幼天王走寧國,遭敵截擊,轉走浙江昌化途中黃文金因傷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軍覆沒。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輾轉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向廣東方向突圍,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
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消滅。最後一支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全被左宗棠消滅。

失敗

1872年4月,石達開餘部李文彩部在貴州大塘覆滅,這是最後一支可以查證的使用太平天國旗號的反清武裝,理論上是最後一支太平軍。不少學者認為,應以李文彩部的覆滅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標誌。

行政疆域

太平天國武裝力量先後發展到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
太平天國在建國後,改清廷“省、府、道、縣”的行政區劃方式為“省、郡、縣”三級制,即取消“道”,改“府”為“郡”。太平天國後期領導人之一乾王洪仁玕曾數次聲稱太平天國欲劃分天下為二十一個省,這二十一省當是指清朝所設的十八省和東北三省,但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文獻中提到的省卻不止於此,另有蘇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洪仁玕還曾宣布,太平天國將在江南省設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設十一郡,但這一構想脫離實際,沒有、也不可能得到落。

太平天國文獻中提到過的省份分別是:

名稱 首府 備註
江南省 首府為天京 又稱天京省,今南京周邊地區。
安徽省 首府為安慶
江西省 首府為九江
湖北省 首府為武瑲,即武昌
天浦省 僅含天浦一縣,即江浦縣。
蘇褔省 首府為蘇州,即今日蘇南東部 “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又作蘇馥省
桂褔省 - “福”字左側的“示”字旁改為“衣”字旁。轄區不詳,有學者推測系蘇福省之改稱,但證據不足。
浙江天省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
湖南省 -
福建省 -
河南省 -
珊東省 - 即今日之山東
珊西省 - 即今日之山西
罪隸省 - 定於占領後改為“遷善省”,即直隸,今日之京津地區、河北大部及河南、山東小部份地區。
廣西省 -
廣東省 -
芸南省 - 即雲南
四川省 -
桂州省 - 即貴州
陝西省 -
甘肅省 -
奉添省 - 即奉天,今日之遼寧
吉林省 -
烏隆江省 - 即黑龍江
伊犁省 - 今日之新疆

各地起義

捻軍是活躍在北方革命武裝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後,捻軍和原先進入西北的太平軍,共推賴文光為領袖,在黃淮平原展開武裝鬥爭。1866年秋,捻軍在河南許州(今許昌市)分為東西兩支,東捻軍賴文光率領,留在中原地區活動;西捻軍張宗禹率領,挺進西北。
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占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占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占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旋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19世紀50-70年代,西南、西北各少數民族也紛紛舉行武裝起義,反抗清政府的黑暗統治。1855年,張秀眉發動貴州苗民起義。1856年,彝族農民李文學在太平軍戰士王泰階(漢族)、李學東(彝族)的幫助下,發動武裝起義。1856年,雲南各地回民紛紛起義,其中以杜文秀領導的一支起義軍勢力最大。杜文秀在大理建立政權,擁護太平天國,主張漢回一體,共同推翻清王朝。1862年,陝西回民舉行起義,反對清政府的民族壓迫,起義軍建立了18大營,在任武等人的領導下,占領了渭水兩岸的廣大地區,進逼省城西安。同年,甘肅回民在平涼起義,很快蔓延全省,占領了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河州西寧等地。清政府在西北的統治搖搖欲墜。在陝甘回民起義的影響下,新疆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清鬥爭。

全盛時期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幹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制度;對外關係上,堅持獨立自主。

軍事成就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同馮雲山、洪仁玕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次年春天入廣西傳教,積極宣傳組織農民民眾。1844年,馮雲山跟隨洪秀全到廣西傳教。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清朝官府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營救。
1850年7月,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史稱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太平天國”。封楊秀清為正軍師,同年封楊為東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節制。馮雲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曆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
1852年太平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4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守城清軍遙見敵軍中的黃轎,便開炮攻擊,竟命中,馮雲山受重傷,太平軍憤而攻城,馮雲山在城陷後不久傷重死亡。9月,蕭朝貴攻長沙時戰死。
1853年攻占南京,進城後洪秀全下令,全城捕殺旗人,“有擒得旗人者,賞銀五兩”。於是城中的漢人都起來搜捕追殺旗人,旗人兩萬餘人無論男女老幼幾乎全部被殺。太平軍將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1853年,李秀成被升為軍帥,同年改任監軍。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燕王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及他們的家人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制他,石達開日益不安,1857年帶兵二十萬從天京出走到安慶。李秀成雖屬其部,仍跟隨洪秀全。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
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廣東再到廣西。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1860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在援救安慶的軍事行動中,李秀成率軍西進,次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石達開率十萬之眾,北上過湘西,入川東。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決裂,重返天朝。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領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天京,會師二十萬,大戰湘軍四十多天,無法攻退。12月,奉命北渡長江。李鴻章、左宗棠相繼攻入蘇南,年底蘇州失守。
1863年石達開攻下貴州遵義。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困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
1864年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被俘。8月7日親書供狀數萬言後被曾國藩殺害。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占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與神權的結合

太平天國前期,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神權與政權形成了複雜的關係。太平天國起義前夕,楊秀清與蕭朝貴分別取得了代天父上帝與天兄耶穌傳言的宗教特權,從此,如同希伯來人須通過摩西之口來聆聽上帝的指示那樣,太平天國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內的全體君民須通過楊秀清和蕭朝貴之口來聆聽上帝和耶穌的指示。蕭朝貴戰死後,仍有東王楊秀清能“代天父傳言”。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君主,是政權的代表。天王是上帝教的教主,但卻沒有天父或天兄附身下凡、代天父或天兄傳言的宗教特權。當東王作為天父下凡的時候,楊秀清就是天父皇上帝,就是最高神權,天王須跪在東王之前,俯首聽命。從上帝教理論和教義說,只要東王願意這樣做,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從形式上看,太平天國前期確實表現出神權政治的特點,其主要特徵和表現就是東王握有神權,而天王為一國之君,東王所掌握的神權卻凌駕於天王代表的政權之上。
東王府則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設尚書,每部尚書12人,共達72人之多,分掌國務;六部設承宣,共24人,主發號施令。東王府事多權重,有時一日頒發誥諭達300件之多。東王實際執掌最高政權在當時就引起了各方面關注和各種猜測。如向榮於1853年六月在《復奏洪秀全楊秀清形貌片》中稱:“洪秀全實無其人。”“或雲系刻木偶為之,實無其人。”又如,1854年6月,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等訪問了天京,他們認為東王已“竊踞上帝的傳言人和神使這樣一個如此有權勢的地位”,並“使他的君主僅僅成為一個傀儡國王”。東王給麥都思等人的答覆也未能消除關於“太平王”的存在和及其是否在南京的普遍的疑問。麥都思並認為:“顯然,東王在他們的政治和宗教體系中是原動力。”張德堅也說:楊秀清“虛尊洪秀全為首,而自攬大權獨得其實。”所謂“虛君制”的說法正表明這一關鍵點,即東王既掌握著最高神權,又實際上掌握了最高政權,神權與政權合一,掌握於一人之手,就實質而言,太平天國前期又確實表現出非神權政治的特點

綱領書目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民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乾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贊同;太平天國被認為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事實上,這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

爵位表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以罪誅,爵除。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註
頂天侯 秦日綱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滅胡侯 黃益芸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護國侯 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補天侯 李俊昌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乾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贊王蒙得恩
侍王李世賢
輔王楊輔清
扶王陳得才
啟王梁成富
遵王賴文光
祜王藍成春

經濟制度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乾親家設一軍帥,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民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鬥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太平天國太平天國舊址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目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至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裡,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象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諸種制度所依託的基礎,也是《天朝田畝制度》的精華所在:
關於土地制度。《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和本質,正如太平天國創始人在這本書的題目上所標明的,是“田畝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這裡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準;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制訂),愈來愈脫離民眾。加上太平天國強制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制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致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
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家認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為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為不利。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外國列強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太平天國連年戰爭,造成中國人口大量流失,使生產遭到破壞。江南繁華之地繁華不再,江蘇、浙江兩地人口銳減,太平天國再也無法得到人民支持。

歷史意義

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戰爭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2、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比以往的農民戰爭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太平天國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5、19世紀中葉,亞洲出現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度尼西亞、印度等果人民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相互推動、相互印象,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

革命局限

階級局限:

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並不明確,大多是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結果斷送革命前程。

時代局限: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起來絞殺太平天國,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爭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

歷史評價

孫中山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
“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
“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蔣中正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
白崇禧
“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胄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製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已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礴,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
胡適和郭廷以
“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郭廷以的情況則較複雜,他早年受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早期元老大都以太平天國後繼者自居的大環境影響,稱太平天國為“太平天國革命或變亂”,將“革命”一詞置於“變亂”之前,到台灣之後觀點出現重大改變,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欲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滿地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以富庶著稱的長江下游各省,受禍尤烈,幾於無地不焚,無戶不擄,死亡殆盡。倖存者亦均面無人色,呻吟垂斃。真是中國歷史上的浩劫慘劇。”(《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

曾國藩
“一人被擄挑擔去,娘哭子來眼也腫,妻哭夫來淚也枯”“被擄太久家太貧,兒子餓死妻嫁人。”“種種苦情說不完,說到閻王也心酸”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挑著挑著,一頭就栽倒下去,沒有了呼息,再也不能站起來,同伴就踩著他的屍身過去,眉頭也不皺一下。對於挑夫的悲慘下場及對其家庭的破壞,太平軍將士是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的。洪秀全口口聲聲說建立“太平天國”,“天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歷史遺蹟

太平天國史跡

壁畫太平天國壁畫
江蘇省現存太平天國遺蹟有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僅餘石舫)(南京)、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南京)、太平天國護王府遺址(常州)等。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館藏歷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洪秀全在廣東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事後被清軍焚毀。1961年,當時的廣州市文物考古隊在發掘房屋牆基後重建。建築結構為泥磚瓦木,屋內有一廳五房,六間相連。房屋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約13平方米。靠西邊的第一間設定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內僅有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間房子正面掛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綸夫婦畫像,畫像有洪秀全的親筆題詩。此建築1988年1月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1月對外開放的洪秀全紀念館,位於花都市新華鎮新華路52號。該紀念館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5平方米。內有文物70餘件,圖片238張。

太平天國壁畫

全國各地留存太平天國壁畫一百多幅,浙江金華侍王府八十餘幅,江蘇南京二十多幅,蘇州忠王府九幅,安徽安慶、績溪等有少數幾幅。隨著時間流逝,太平天國壁畫作品處於不斷減少直至消失,南京堂子街壁畫由發現時的二十多幅減至十八幅,羅廊巷由十幅減至兩幅,如意里由五幅減至兩幅,黃泥崗三幅壁畫徹底消失

相關作品

影視

《太平天國》,1988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共45集。
《太平天國》,2000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共46集。
投名狀》,香港電影,2007年首映。
《巾幗梟雄》,200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共25集。

小說

《太平天國演義》(清)黃世仲,五十四回。

漫畫

太平天國演義》(日本)甲斐谷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